跳到主要內容區

市售加工食品的成分五花八門,購買前,必須仔細閱讀標示資訊,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,保障自己的消費權益。

一、近期有食品疑似中文標示不明或添加未經核准使用之色素,並於我國販售之情事,引發學生飲食安全相關議題。

二、為維護學生健康及校園食品安全,加強健康消費、辨識食品與資訊的正確性,以提升學生食品安全知能。

 

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(簡稱食藥署)提供簡單的原則幫助消費者看懂標示內容:

(一) 輕鬆選 :食品中的內容物,要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。所以,內容物成分資訊排序越前面的,表示吃進去的量越多。民眾可從標示資訊輕鬆選購食品。

(二) 清楚看 :加工食品除了使用一般常見的原料,如:麵粉、牛奶、雞蛋、鹽、奶油等,為了保存、調味、著色或強化營養等目的會添加「食品添加物」,來提升產品的外觀、口感或質地等品質,並提高食品的附加價值。這些食品添加物都需要各別標示在外包裝上,民眾可從標示上加以瞭解。

(三) 仔細查 : 民眾常常在成分標示資訊上,看到許多化學名稱,即為「食品添加物」的名稱。對於大眾較關切的甜味劑、防腐劑及抗氧化劑,並同時標示有其功能性名稱,以方便大眾瞭解添加目的。如果想進一步瞭解,可至食藥署之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( http://consumer.fda.gov.tw )> 整合查詢中心 > 食品 > 食品法規項下查詢「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」(連結網址:http://consumer.fda.gov.tw/Law/FoodAdditivesList.aspx?nodeID=521)。

 

另食藥署於104年起,設置食品標示法規諮詢服務專線(0800-600-058),如果大家對於食品標示有相關疑問,可多加利用。

市售加工食品的成分五花八門,購買前,消費者必須仔細閱讀標示資訊,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,保障自己的消費權益。